公司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公司動態 > 詳情
十城電動化加速 | 金冠股份助力新能源重卡打破困局
發布時間: 2025-03-18 內容來源: 金冠電氣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近日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天津、常州、無錫、宜賓、臨沂、淮南、西安、咸陽、渭南、雄安新區等10座城市入圍。此次規劃體現國家在區域平衡、場景攻堅、技術適配三大方向的戰略考量,通過試點示范探索可復制、可落地的推廣路徑,為實現“雙碳”目標與綠色轉型破題開路。


新能源重卡引領電動化轉型:挑戰與機遇并存


新能源重卡作為公共領域電動化的先鋒,對“雙碳”目標、城市空氣質量和產業升級意義重大。在第二批試點城市中,其重要性愈發凸顯:臨沂作為“中國物流之都”,燃油車占比高,電動化轉型將深刻影響物流行業;西安公交碳排放占全市比重高,新能源化將有助于改善空氣質量;渭南、邯鄲等地重型卡車電動化,既能推動能源結構調整與環境改善,又能為解決充電難題和行業標準混亂提供方案。然而,盡管前景廣闊,新能源重卡電動化目前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技術瓶頸、基礎設施不完善以及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尤為突出。

1、技術突破:充電速度與運營需求難平衡

當前常規重卡充電站使用的充電機功率普遍為320kW,充滿一輛車約需要1-2小時,充電時間長,嚴重影響車輛運營效率。如生鮮運輸、急需零部件配送等對時效性要求高的場景下,長時間充電等待會使貨物變質或生產線停滯,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此外,重卡頻繁長時間停留充電站充電,會打亂運輸計劃、增加調度難度;在大型工程運輸等需連續作業的場景中,充電時間長會導致車輛無法持續作業,降低工作效率、增加運營成本,嚴重影響車輛運營效率。

2、基礎設施缺口突出 車樁比嚴重失衡

截至2024年11月,我國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1235.2萬臺,同比增長49.5%,但公共充電樁存在結構性短缺,新能源重卡專用充電樁難以滿足市場需求。1235.2萬臺充電設施中,公共充電樁超346萬臺,直流充電樁僅157.5萬臺,240kW以上充電樁僅11萬臺。渭南、咸陽等煤炭運輸城市充電樁覆蓋率較低,物流車輛跨區域充電增加油耗成本;港口、礦區等特定場景充電設施空白,電動重卡需空駛至市區充電,進一步拉高路線空駛率。

3、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商業模式亟待創新

以一座480kW超充站建設為例,成本高且回本周期長。此外,電池標準化缺失進一步加劇成本壓力。某港口嘗試的“電池租賃”模式因權責不清夭折,商業模式創新陷入困境。以上也影響了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制約行業創新,阻礙新能源重卡推廣應用和交通運輸綠色轉型 。


金冠股份破局之道:技術+場景雙輪驅動


金冠股份(股票代碼300510)旗下全資子公司南京能瑞,作為國內最早專業從事新能源充電設備研發、制造、承建與運營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基于逾十年的技術沉淀與實踐經驗,針對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進程中充電效率低、兼容性差、成本高等核心問題,創新推出了400kW、480kW、960kW以及1440kW的大功率充電綜合解決方案,全面覆蓋重卡、物流車等多元場景需求,為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提供全鏈條創新路徑。

以1440kW分體式一機雙樁四槍大功率充電綜合解決方案為例,在超快充能力方面,支持雙槍同時為一輛車充電,單車最大充電電流達1200A,車輛實際充電電壓約700V,實際輸出功率可達840kW,每分鐘可充14度電,40分鐘即可完成充電,較傳統320kW充電樁效率大幅提升。同時,該方案搭載的AI智能調節系統,依托AI算法可實時調節功率輸出,能根據電網負載與電池狀態自動分配電流(如600A/1000V),并且兼容比亞迪、一汽解放等主流車型。此外,創新的分體式液冷散熱技術,通過精準控溫,電流提升的同時,能有效控制溫升,進而降低設備故障率、降低運維成本。

目前,金冠股份重卡大功率充電方案已在成功在上海、天津、河北、唐山等地落地應用,也為第二批試點城市物流園、港口等場景的規模化推廣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經驗。該技術方案不僅大幅縮短重卡日均充電等待時間,提高車輛周轉率,更通過全生命周期成本優化,推動新能源重卡從政策驅動向市場化應用全面轉型,解鎖規模化推廣路徑。


攜手中通:創新賦能物流行業綠色轉型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和重要的經濟中心,同時也是物流樞紐,物流快遞業務量極為龐大。其物流體系的運作效率不僅關乎本地經濟發展,更對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和暢通有著深遠影響。中通快遞作為快遞行業的重要企業,一直積極踐行綠色物流理念,大力推廣新能源車輛在物流配送中的應用。基于雙方在推動行業綠色發展上的共同目標,金冠股份與中通快遞展開深度合作,在上海浦西轉運中心這一重要的物流樞紐,共同打造了重卡大功率補能站點。

基于金冠股份的解決方案,目前在該項目中單車僅需40分鐘就能充滿電出發,成功破解了重卡因充電等待而導致的運營低效痛點,有力地提升了物流運輸效率,推動上海物流行業向綠色低碳方向加速轉型。

上一篇:已經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充電體驗的“最后一公里”痛點,如何破解?